12月17日,滴道區蘭嶺鄉永臺村劉玉發種植的108畝沙棘果開始采摘。一大早兒,他便把拖拉機啟動著,向山上運送村民雇工。沙棘果園,距村十余公里。山路彎彎,越嶺穿溪,顛簸了40多分鐘才到達果園。一下車,村民們就迅速開始采摘。他們三、五個人一組,先將兩塊大布對鋪在樹下,然后用木桿敲打枝干。一下,兩下,三下……一樹的沙棘果便雨點般落在布上,黃燦燦、亮晶晶,帶著寒涼,飄著清香,一股腦兒裝進袋子里。
村二組組長劉玉軍笑著說,自從玉發種了沙棘果,這下村民可有活干了,3-4月忙剪枝,11-12月忙摘果、篩選,都是農閑時間。一天120元,在家門口,就把錢賺了,不用到外地打工,還不耽誤自家的活,太好了。
今年進入旺果期。正常情況下,能產5萬余斤沙棘果,可收入40萬元。由于受臺風和冰雹影響造成減產。別看有些樹被風吹倒了,明年春天扶正,不會有太大影響??傮w看收成還可以。現在是采摘時期,今天來了20多個村民,爭取盡早把果摘完,精心篩選后向外批發,力爭賣個好價錢。劉玉發帶微笑說,
劉玉發種植沙棘果樹,源于他父親喝了鄰村好友送的沙棘果汁,減輕了病痛。劉玉發對沙棘果產生了濃厚興趣。2015年,他從綏棱沙棘研究所購買了1.2萬棵沙棘樹苗,把父親留下的108畝還林山地種上沙棘果樹,開始了他探索沙棘種植的開拓之旅。他先后三次購買沙棘樹苗2.8萬棵。因缺乏種植經驗,成活率只達50%。不服輸的他,細心專研,反復求證,找到了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。
經過反思,他清醒地認識到,光靠一腔熱血不行,得掌握沙棘種植、管理方面的技術。于是,他積極主動在網上學習,還利用農閑時間,到外地參觀考察,四處參加沙棘種植研討班,系統學習沙棘剪枝技術。有了實踐經驗和技術理論的他,更加堅定了種好沙棘的信心和決心。他把自己學到的技術和經驗,毫不保留的傳給前來請教的村民。在他的帶動下,近兩年,村里有6、7戶農民加入沙棘種植行列,全村種植面積達到近2000畝。
村黨支部書記孫明澤說:村里有流動土地150畝,都是山坡地,適合北藥、果樹、榛子等特色種植。我們把這些土地流轉、承包給村民,并做好服務工作。積極打造以沙棘果、黑加侖、北藥、大棒子等為主導產業的家庭農場經營模式。讓更多村民都加入進來,形成具有本村特色的重要產業,為村民發家致富,早日實現小康生活,發揮積極作用。
在村支書孫明澤的建議下,劉玉發把在北京工作的兒子劉海洋叫回來,幫忙收獲沙棘果。有意讓他接管家里的沙棘果園。年輕的劉海洋對沙棘果的經營,有著自己的想法?!按謇镄略龅?800畝沙棘果,明年相繼進入產果期。鮮果儲存、運輸、新產品開發及銷售等問題,都需要解決。只有做大做強沙棘果產業鏈條,才能在市場立于不敗之地。”劉海洋說。看著兒子滔滔不絕的表述,劉玉發臉上露出了滿意的微笑。(雞西融媒中心)
版權所有?2020-2021艾康集團
隴ICP備19000343號
百度統計
網站地圖
甘公網安備 62112502000029號
營業執照
了解更多定制服務